池州清溪

杜牧

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白发根。
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

拼音

nòng xī zhōng rì dào huáng hūn,zhào shǔ qiū lái bái fà gēn。
hé wù lài jūn qiān biàn xǐ,bǐ tóu chén tǔ jiàn wú hén。

注释

  1. 清溪​​:池州(今安徽池州)名胜,李白曾游并作《清溪行》。
  2. ​​弄溪​​:戏水、漫步溪畔(王维《青溪》“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3. ​​笔头尘土​​:喻仕途污浊(杜甫《奉赠韦左丞丈》“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译文

整日在溪畔徘徊,直至黄昏,
俯看水中倒影,细数秋来新添的白发。
是什么多亏你(清溪)千百次洗涤?
笔尖沾染的尘世污浊,已渐渐淡去无痕。

背景

本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时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借清溪涤尘,抒写对污浊官场的疏离。“笔头尘土”既指文书劳形,亦刺政治倾轧,唯有山水能疗愈精神创伤。

赏析

  1. ​​人溪对话​​
    (1)拟人化:“赖君洗”“无痕”赋予清溪净化灵魂的灵性。
    (2)主客倒置:溪为主动净化者,人为被动受益者,颠覆传统山水诗范式。
  2. ​​双关妙喻​​
    “白发”与“尘土”:实写年龄增长与风尘仆仆;虚指政治挫折与精神疲惫。
  3. ​​结构精巧​​
    前二句写时间流逝(终日到秋),后二句写精神解脱(尘土无痕),形成因果链。

评价

  1. 当世评点​​
    张祜称此诗“二十八字,可抵王维《山居秋暝》一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 ​​后世定位​​
    《唐诗快》评:“以溪水洗笔尘,较李白‘抽刀断水’更见禅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