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城三首·其二

李商隐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拼音

duì yǐng wén shēng yǐ kě lián,yù chí hé yè zhèng tián tián。
bù féng xiāo shǐ xiū huí shǒu,mò jiàn hóng yá yòu pāi jiān。
zǐ fèng fàng jiāo xián chǔ pèi,chì lín kuáng wǔ bō xiāng xián。
è jūn chàng wàng zhōu zhōng yè,xiù bèi fén xiāng dú zì mián。

注释

  1. 萧史:春秋时秦穆公女婿,善吹箫,后与弄玉乘凤仙去
  2. 洪崖:传说中的仙人洪崖先生
  3. 鄂君:楚王之子,此处借指意中人
  4. 楚佩:楚地风格的玉佩饰物
  5. 湘弦:湘水女神弹奏的琴弦

译文

独对孤影,闻声已觉凄然神伤,玉砌的池塘里,新荷舒展,叶叶田田。
若未遇见萧史那般的知音,何必频频回首?倘若偶遇洪崖仙人,也莫要轻易拍肩搭讪。
紫凤撒娇,衔着楚地的玉佩轻轻摇曳,赤龙腾跃,拨动湘灵的琴弦阵阵翩跹。
像那鄂君般,在夜舟中怅然凝望,铺开绣被,点燃熏香,却只能独自无眠。

背景

此诗为《碧城三首》组诗第二首,作于李商隐晚年学道时期。诗中通过仙界意象与爱情典故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与现实中孤独处境的矛盾心理。

赏析

  1. 情感基调的细腻铺陈
    诗歌以”对影闻声已可怜”的孤寂场景开篇,通过”玉池荷叶”的静谧意象营造出凄清氛围,为后续的仙界想象奠定情感基础。
  2. 仙凡意象的巧妙并置
    诗中”萧史”、”洪崖”等仙人典故与”紫凤”、”赤鳞”等神异意象,同”鄂君”、”绣被”等人间物象相互映衬,形成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
  3. 动作描写的生动传神
    “放娇衔”、”狂舞拨”等动词的精准运用,赋予神物以人性化特征。”休回首”、”又拍肩”等动作描写,则暗示了人际交往的谨慎态度。
  4. 色彩运用的艺术效果
    “紫凤”与”赤鳞”的鲜明色彩对比,”玉池”与”绣被”的柔和色调搭配,共同构建出绚丽而不失典雅的视觉画面。
  5. 结句的深层意蕴
    末句”独自眠”与开篇”已可怜”形成呼应,在绚丽的仙界想象后回归孤寂现实,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可望不可及的惆怅。

评价

  1. 宋·范晞文:”紫凤赤鳞一联,想落天外,真得屈宋神髓”(《对床夜语》卷四)
  2. 明·胡震亨:”‘绣被焚香独自眠’七字,写尽人间天上之隔”(《唐音癸签》卷八)
  3. 清·纪昀:”后半幅绚烂之极归于寂寞,此义山独得之笔”(《玉溪生诗说》卷二)
  4. 近代·王国维:”鄂君舟中一联,由绚烂转凄清,最得《楚辞·九歌》遗韵”(《人间词话》卷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