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二首·其一

李商隐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拼音

hán qì xiān qīn yù nǚ fēi,qīng guāng xuán tòu shěng láng wéi。
méi huā dà yǔ lǐng tóu fā,liǔ xù zhāng tái jiē lǐ fēi。
yù wǔ dìng suí cáo zhí mǎ,yǒu qíng yīng shī xiè zhuāng yī。
lóng shān wàn lǐ wú duō yuǎn,liú dài xíng rén èr yuè guī。

注释

  1. 玉女扉:仙女的居所
  2. 省郎闱:尚书省的官署
  3. 大庾岭:五岭之一,以梅花著称
  4. 章台:汉代长安街名
  5. 曹植马: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6. 谢庄衣:南朝谢庄《雪赋》典故
  7. 龙山:雪景胜地

译文

凛冽的寒气最先侵袭仙女居所的门扉,清冷的雪光随即透入尚书省的帘帷。
那大庾岭头的梅花正凌寒绽放,章台街上,雪花如柳絮般纷飞。
若要在雪中起舞,定当追随曹植笔下的洛神骏马,若说有情,这飞雪应会沾湿谢庄的衣袂。
龙山雪景虽在万里之遥,却也不算遥远,且留待我这远行之人,待二月归来时再细细品味。

背景

此诗作于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冬,时李商隐准备东行。诗中通过对雪景的生动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即将远行的复杂心情。

赏析

  1. 空间转换的艺术处理
    诗歌空间从”玉女扉”到”省郎闱”,从”大庾岭”到”章台街”,最后到”龙山”,由仙界到人间,由南到北,形成跳跃而流畅的空间结构。
  2. 典故运用的自然贴切
    诗中化用曹植《洛神赋》和谢庄《雪赋》的典故,将雪的动态与文人的风雅自然结合,既显才学又不觉堆砌。
  3. 感官描写的丰富性
    “寒气”的触觉、”清光”的视觉、”梅花”的嗅觉,以及”柳絮”的视觉联想,共同构建出立体的雪景体验。
  4. 情感表达的含蓄性
    尾联”留待行人二月归”的期待,在描写雪景之余,暗含对行程的忐忑和对归期的期盼,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含蓄特质。
  5. 语言艺术的精炼性
    动词”侵”、”透”、”发”、”飞”的精准运用,形容词”寒”、”清”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评价

  1. 宋·范晞文:”‘柳絮章台’一联,写雪之轻盈,得谢女咏絮之妙”(《对床夜语》卷四)
  2. 明·胡震亨:”‘有情应湿谢庄衣’七字,写尽文人赏雪雅趣”(《唐音癸签》卷八)
  3. 清·纪昀:”结句含蓄不尽,义山本色”(《玉溪生诗说》卷二)
  4. 近代·王国维:”由雪景而行人,由眼前而万里,空间处理最见功力”(《人间词话》卷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