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拼音
lán xī chūn jìn bì yāng yāng,yìng shuǐ lán huā yǔ fā xiāng。
chǔ guó dà fū qiáo cuì rì,yīng xún cǐ lù qù xiāo xiāng。
注释
- 兰溪:湖北蕲州(今蕲春)兰溪镇,传为屈原流放途经之地。
- 楚国大夫:屈原,曾任楚怀王左徒,后遭谗放逐。
- 潇湘:潇水与湘江,屈原流放所至(《楚辞·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译文
春末的兰溪碧波浩荡,
倒映着岸边的兰花,雨后清香弥漫。
当年楚国大夫(屈原)形容憔悴之时,
或许正是沿着这条水路,
走向那遥远的潇湘之地。
背景
本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时游蕲州所作。时宦官专权,诗人借屈原放逐的典故,既怀古伤今,亦暗喻自身被排挤出京的遭遇。“兰花”之高洁与“憔悴”之困顿,构成精神肖像的对照。
赏析
- 意象象征
(1)“兰花”喻屈原(及诗人自身)的高洁品格。
(2)“碧泱泱”既写溪水,亦状愁思之绵长,近李白“一水牵愁万里长”。 - 时空叠印
由眼前兰溪(实景)联想到屈原行迹(虚景),打破时空界限,深化历史共鸣。 - 结句留白
“应寻此路”未直言结局,却以“潇湘”暗示屈原投江的悲剧,含蓄中见沉痛。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楚宫》诗“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显受此诗启发。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离骚》魂魄,较戴叔伦《过三闾庙》更见深婉。”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