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绝句

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拼音

shù shù xīn kāi cuì yǐng qí,yǐ fēng qíng tài bèi chūn mí。
yī yī gù guó fán chuān hèn,bàn yǎn cūn qiáo bàn yǎn xī。

注释

  1. 樊川​​:杜牧故乡,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其晚年居此,自号“樊川翁”。
  2. ​​翠影齐​​:新柳嫩枝齐整(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3. ​​倚风​​:柳枝随风摇曳(温庭筠《杨柳枝》“杨柳千条拂面丝”)。

译文

几株新柳绽出整齐的翠绿,
柔枝倚风摇摆,沉醉在春光里。
这依依柳色勾起我对故乡樊川的思念,
迷离的柳影啊——
一半遮掩着村桥,一半笼罩着溪水。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杜牧50岁,晚年退居樊川别墅时。诗人借新柳抒写乡愁,“樊川恨”既指对故土的眷恋,亦含对早年仕途坎坷的释然。“半掩”之景,恰是其半生漂泊、半生归隐的写照。

赏析

  1. 物我交融​​
    (1)拟人:“被春迷”赋予柳树人的情态,实则诗人自况。
    (2)移情:“樊川恨”将柳色与乡愁捆绑,近杜甫“感时花溅泪”。
  2. ​​空间构图​​
    “半掩桥”“半掩溪”以柳枝分割画面,形成朦胧美,象征人生明暗交错。
  3. ​​色彩哲学​​
    “翠影”的生机与“恨”的沉郁对冲,体现晚年杜牧“绚烂归于平淡”的心境。

评价

  1. 当世评点​​
    温庭筠称此诗“二十八字中有无限画意,近王右丞(维)而多感慨”(《温飞卿诗集》)。
  2. ​​后世定位​​
    《唐诗品汇》评:“‘半掩’二字,可抵一幅倪瓒(元画家)水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