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杳难分。
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拼音
cù lòu yáo zhōng dòng jìng wén,bào zhāng chóng dié yǎo nán fēn。
wǔ luán jìng xiá shōu cán dài,shuì yā xiāng lú huàn xī xūn。
guī qù dìng zhī hái xiàng yuè,mèng lái hé chù gèng wéi yún?
nán táng jiàn nuǎn pú kān jié,liǎng liǎng yuān yāng hù shuǐ wén。
注释
- 促漏:急促的更漏声
- 报章:指织机上的经纬线
- 舞鸾镜:饰有鸾鸟的妆镜
- 睡鸭香炉:鸭形熏香炉
- 蒲堪结:蒲草可编结,暗示春天来临
译文
近处的更漏与远方的钟声交替传来,织机上的经纬线重重叠叠难以分辨。
舞鸾镜匣中收起残留的脂粉,睡鸭香炉里更换了傍晚的熏香。
归去时是否知道还要对月徘徊?梦中相遇又能在何处化作云雨?
南塘渐暖,蒲草已可编结,成双的鸳鸯正守护着水面涟漪。
背景
此诗约作于李商隐中年时期,通过描写闺阁生活场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体现了其诗歌的婉约风格。
赏析
- 听觉意象的巧妙运用
开篇以”促漏遥钟”的听觉描写营造氛围,远近声音的交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阻隔,为全诗奠定基调。 - 闺阁物象的精心选择
“舞鸾镜”、”睡鸭炉”等闺阁物品的描写,既展现了精致的生活场景,又暗含孤独的情感状态。”收残黛”、”换夕熏”的细节更显生活质感。 - 时空转换的艺术处理
从”报章重叠”的室内场景,到”归去向月”的遐想,再到”南塘渐暖”的室外景象,空间转换自然流畅,拓展了诗歌意境。 - 情感表达的含蓄性
“何处更为云”的反问,”两两鸳鸯”的对照,都含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现实中的孤独,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典型特征。 - 语言艺术的精炼性
动词”闻”、”收”、”换”的精准运用,形容词”促”、”遥”、”残”、”夕”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既简练又富有表现力。
评价
- 宋·范晞文:”‘舞鸾镜匣收残黛’,七字写尽闺阁寂寞”(《对床夜语》卷四)
- 明·胡震亨:”结句’两两鸳鸯护水纹’,以乐景写哀,最得风人之旨”(《唐音癸签》卷八)
- 清·纪昀:”由物及人,由实及虚,转折无痕”(《玉溪生诗说》卷二)
- 近代·王国维:”促漏遥钟之起,已摄全诗之神”(《人间词话》卷下)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