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折南园一朵梅,重寻幽坎已生苔。
无端晚吹惊高树,似袅长枝欲下来。
拼音
dú zhé nán yuán yī duǒ méi,chóng xún yōu kǎn yǐ shēng tái。
wú duān wǎn chuī jīng gāo shù,sì niǎo cháng zhī yù xià lái。
注释
- 幽坎:幽深洞穴,指猿猴栖居处(《水经注》“猿猴啸于幽谷”)。
- 晚吹:傍晚风声(杜甫《倦夜》“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 袅长枝:树枝摇曳如长带飘动(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译文
独自折下南园的一朵梅花,
再寻那幽深洞穴时,早已苔痕斑斑。
忽有晚风无故惊动高树,
摇荡的长枝仿佛要垂落下来——
似是那逝去的猿猴,犹欲攀枝相见。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时武宗灭佛,毁寺逐僧,诗人借“伤猿”为题,既悼山中灵物绝迹,亦暗伤文化遭劫。“无端晚吹”或影射政治风暴的突如其来。
赏析
- 时空断裂
(1)昔:“折梅”的雅兴,写人与自然和谐。
(2)今:“苔生幽坎”显生灵绝迹,生态浩劫。 - 错觉张力
“似袅长枝”以树枝拟猿影,虚实交错:实写风摇树动;虚写诗人对猿猴的幻视与追忆。 - 隐喻深痛
“无端晚吹”双关:自然界的无常之风;政治上的灭佛风暴(会昌法难)。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乱猿》诗“断猿哀叫两三声”显受此诗末句启发。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之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