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拼音
jí dì dōng guī cì bà shàng què jì tóng nián
fāng guì dāng nián gè yī zhī,xíng qī wèi fēn yā chūn qī。
jiāng yú shuò yàn zhǎng xiāng yì,qín shù sōng yún zì bù zhī。
xià yuàn jīng guò láo xiǎng xiàng,dōng mén sòng jiàn yòu chā chí。
bà líng liǔ sè wú lí hèn,mò wǎng cháng tiáo zèng suǒ sī。
注释
- 同年:同榜进士
- 芳桂:喻科举及第
- 江鱼朔雁:指书信往来
- 秦树嵩云:长安与嵩山景色
- 下苑:曲江池
- 差池:错过
译文
犹记得当年我们共折芳桂,各自蟾宫折得一枝,临行日期未定,却已错过这美好春日。
纵使江鱼传书、朔雁寄信能长相思念,那长安的树木、嵩山的云霞又怎知你我心事?
途经曲江池畔,只能凭空追忆欢宴场景,东门饯别的约定,又因错过而迟迟未能践行。
你看这灞陵柳色青青,本就不懂离愁别恨,何必徒然折取长条,赠给远方思念之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春,李商隐进士及第后东归途中,在灞上寄给同榜进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同年的思念和对人生聚散的感慨。
作品赏析
- 及第喜悦与离别愁绪的交织
诗歌开篇以”芳桂”喻及第之喜,随即转入”行期未定”的离别愁绪,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 空间意象的精心构建
“江鱼朔雁”的南北空间,”秦树嵩云”的东西景象,”下苑”与”东门”的长安地理,共同构建出广阔的诗意空间。 - 典故运用的自然贴切
“芳桂”用典暗喻及第,”江鱼朔雁”化用鱼雁传书典故,”灞陵柳”暗含折柳送别传统,都自然融入诗中。 - 对仗艺术的精湛展现
“江鱼”对”朔雁”,”秦树”对”嵩云”,”下苑”对”东门”,工整中见变化,体现了诗人对律诗对仗的娴熟掌握。 - 结句的深意解读
“莫枉长条赠所思”的反语,既是对友人的劝慰,又是自我宽解,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聚散无常的深刻认识。
历史评价
- 宋·范晞文:”‘芳桂当年各一枝’,七字写尽同年之谊”(《对床夜语》卷三)
- 明·胡震亨:”‘秦树嵩云自不知’,景物无情,最衬离情”(《唐音癸签》卷七)
- 清·纪昀:”结句翻折柳旧意,愈见新警”(《玉溪生诗说》卷一)
- 近代·王国维:”空间跳跃而情感连贯,最见义山笔力”(《人间词话》卷下)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