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李商隐

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
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
碧草暗侵穿苑路,珠帘不捲枕江楼。
莫惊五胜埋香骨,地下伤春亦白头。

拼音

hǎi yàn cēn cī gōu shuǐ liú,tóng jūn shēn shì shǔ lí yōu。
xiāng xié huā xià fēi qín zhuì,duì qì chūn tiān lèi chǔ qiú。
bì cǎo àn qīn chuān yuàn lù,zhū lián bù juǎn zhěn jiāng lóu。
mò jīng wǔ shèng mái xiāng gǔ,dì xià shāng chūn yì bái tóu。

注释

  1. 李定言:李商隐同年进士
  2. 秦赘:秦国男子入赘习俗,喻寄人篱下
  3. 楚囚:楚国囚徒钟仪,喻处境困顿
  4. 五胜:五行相克理论,此处借指命运
  5. 埋香骨:指美人早逝

译文

海燕高低飞掠,沟水静静流淌,你我这般身世,总难逃离恨忧伤。
今日携手花下,倒不似秦人赘客,但在这明媚春光中相对而泣,却像极了楚囚模样。
碧草已悄悄漫过穿苑的小径,珠帘终日不卷,独对江上高楼。
莫要惊诧命运埋葬了多少红颜香骨,纵使九泉之下伤春,也会愁白了头。

背景

此诗为李商隐与同年进士李定言在曲江池畔闲谈时的戏作,约作于836-840年间。诗中借闲谈抒发了对身世飘零的感慨,表面戏谑,实则深沉。

赏析

  1. 戏谑笔调下的深沉感慨
    诗歌以”戏作”为题,却通过”海燕”、”沟水”的意象和”楚囚”的比喻,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仕途失意之感。
  2. 意象系统的精心构建
    “海燕”与”沟水”的漂泊意象,”碧草”与”珠帘”的寂寥意象,”埋香骨”与”伤春”的伤逝意象,共同构建出深沉的情感空间。
  3. 对仗艺术的精湛展现
    “相携”与”对泣”,”花下”与”风前”,”非秦赘”与”类楚囚”的工对,展现了诗人对律诗对仗的娴熟掌握。
  4.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动词”参差”、”流”、”携”、”泣”的精准运用,形容词”碧”、”珠”、”香”、”白”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既简练又富有表现力。
  5. 结句的深意解读
    “地下伤春亦白头”的结句,既是对红颜薄命的哀叹,又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思想深度。

评价

  1. 宋·范晞文:”‘地下伤春亦白头’,七字写尽人生悲慨”(《对床夜语》卷四)
  2. 明·胡震亨:”表面戏谑,内里沉痛,义山独步”(《唐音癸签》卷八)
  3. 清·纪昀:”结句翻空出奇,愈见沉郁”(《玉溪生诗说》卷二)
  4. 近代·王国维:”碧草珠帘之对,尽显闲适中的落寞”(《人间词话》卷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