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李商隐

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谢蕊珠人。
但惊茅许同仙籍,不道刘卢是世亲。
玉捡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
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拼音

lún zhé qiān nián bié dì chén,zhì jīn yóu xiè ruǐ zhū rén。
dàn jīng máo xǔ tóng xiān jí,bù dào liú lú shì shì qīn。
yù jiǎn cì shū mí fèng zhuàn,jīn huá guī jià lěng lóng lín。
bù yīn zhàng jù féng zhōu shǐ,xú jiǎ hé zēng yǒu cǐ shēn。

注释

  1. 华阳宋真人:指华阳真人宋华阳
  2. 清都刘先生:指刘先生,生平不详
  3. 徐甲:老子仆人,后得道
  4. 周史:指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史
  5. 蕊珠:道教仙境
  6. 茅许:茅盈、许逊,道教仙人

译文

谪落人间千年,离别了天宫帝阙,至今仍感念蕊珠宫的故人。
只惊讶茅盈许逊同登仙籍,却忘了刘卢两家本是世亲。
玉匣中的赐书,凤篆文字已难辨认,金华山的归驾,龙鳞冰冷蒙尘。
若不是当年周史(老子)提携徐甲,他哪能有这得道之身?

背景

此诗为李商隐赠予道士宋华阳兼寄刘先生之作,约作于其学道时期。诗中通过道教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修道之人的敬慕和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赏析

  1. 道教典故的巧妙运用
    诗中连用”蕊珠宫”、”茅许”、”凤篆”、”周史”等道教典故,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熟悉,典故运用自然贴切,不着痕迹。
  2. 对仗艺术的精湛展现
    “玉捡赐书”与”金华归驾”的工对,”迷凤篆”与”冷龙鳞”的意对,体现了诗人对律诗对仗的娴熟掌握。
  3. 情感表达的含蓄性
    表面写徐甲感恩老子,实则寄托了诗人对宋真人和刘先生的感激之情,含蓄深沉,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典型特征。
  4.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动词”沦谪”、”谢”、”惊”、”迷”的精准运用,形容词”玉”、”金”、”冷”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既华美又含蓄。
  5. 思想内涵的深刻性
    结句通过徐甲典故,既表达了对提携者的感恩,又暗含对修道之路的思考,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思想深度。

评价

  1. 宋·范晞文:”‘金华归驾冷龙鳞’,七字写尽仙家寂寞”(《对床夜语》卷四)
  2. 明·胡震亨:”结句’徐甲何曾有此身’,感恩之意含蓄不尽”(《唐音癸签》卷八)
  3. 清·纪昀:”由仙及人,由人及己,转折无痕”(《玉溪生诗说》卷二)
  4. 近代·王国维:”蕊珠凤篆之语,尽显道门气象”(《人间词话》卷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