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绝句

杜牧

江湖醉渡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
历阳前事知何实,高位纷纷见陷人。

拼音

jiāng hú zuì dù shí nián chūn,niú zhǔ shān biān liù wèn jīn。
lì yáng qián shì zhī hé shí,gāo wèi fēn fēn jiàn xiàn rén。

注释

  1. 和州​​:今安徽和县,杜牧838年任和州刺史。
  2. ​​牛渚山​​:长江采石矶,李白曾夜泊题诗(《夜泊牛渚怀古》)。
  3. ​​六问津​​:六次探问渡口,喻人生迷途(《论语·微子》“使子路问津焉”)。
  4. ​​历阳前事​​:和州古称历阳,曾因地陷成湖(《淮南子》“历阳之都,一夕为湖”),此处双关政治陷阱。
  5. ​​高位陷人​​:暗指牛李党争中高官屡遭贬杀(如宰相李宗闵、李德裕)。

译文

醉眼江湖,已虚度了十个春天,
牛渚山畔,六次徘徊问路求渡。
历阳城“一夕沉湖”的传说谁知真假?
但见那高位之上,一个个贤才接连陷落!

背景

本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正月,杜牧37岁,初任和州刺史时。时牛李党争白热化,诗人借历阳地陷典故,刺官场如沼泽吞噬贤才。“六问津”既写地理迷途,亦喻政治选择的困惑,较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更显颓唐。

赏析

  1. 数字隐喻​​
    (1)“十年春”:虚指宦海沉浮之久(杜牧828年进士及第至838年外放,恰十年)。
    (2)“六问津”:实写牛渚山行迹,虚指多次政治抉择的迷茫。
  2. ​​地理双关​​
    “历阳前事”:自然现象:传说历阳城因地陷成湖;政治寓言:高位如沼泽,陷人于无形。
  3. ​​结句锋芒​​
    “高位陷人”四字直刺党争本质,较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更辛辣。

评价

  1. 当世评点​​
    白居易读此诗叹:“杜牧‘陷人’二字,说尽我《秦中吟》未言之痛。”(《白氏长庆集》)
  2. ​​后世定位​​
    《唐诗快》评:“二十八字中有《天问》‘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之愤。”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