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

李商隐

一丈红蔷拥翠筠,罗窗不识绕街尘。
峡中寻觅长逢雨,月里依稀更有人。
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
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拼音

yī zhàng hóng qiáng yōng cuì yún,luó chuāng bù shí rào jiē chén。
xiá zhōng xún mì cháng féng yǔ,yuè lǐ yī xī gèng yǒu rén。
xū wèi cuò dāo liú yuǎn kè,wǎng yuán shū zhá sǔn wén lín。
yáo zhī xiǎo gé hái xié zhào,xiàn shā wū lóng wò jǐn yīn。

注释

  1. 错刀:王莽时货币,此处指钱币
  2. 乌龙:晋代张然所养犬名
  3. 文鳞:鱼鳞,指书信
  4. 红蔷:红色蔷薇
  5. 翠筠:翠竹

译文

一丈高的红蔷薇簇拥着翠竹,罗纱窗外不识街市喧嚣烟尘。
在峡中寻觅常遇绵绵细雨,月宫里恍惚似有佳人影踪。
空拿着钱币留不住远方来客,徒然因书信磨损了锦鲤鱼鳞。
遥想那小阁还映着斜阳余晖,真羡慕乌龙犬安卧锦绣茵褥(戏谑之语)。

背景

此诗作于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是李商隐戏赠友人任秀才之作。诗中通过描写幽居环境和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末句以乌龙犬戏谑友人,展现了诗人的幽默情趣。

赏析

  1. 幽居环境的诗意描写
    开篇”红蔷拥翠筠”的植物意象与”罗窗隔尘”的空间意象,共同构建出清幽雅致的居住环境,为全诗奠定基调。
  2.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峡中逢雨”的现实描写与”月里有人”的虚幻想象交织,”错刀留客”的具体与”文鳞受损”的抽象结合,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3. 戏谑笔调的巧妙运用
    结句以”羡杀乌龙卧锦茵”的夸张比喻戏谑友人,在典雅中见幽默,体现了李商隐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4. 对仗艺术的精湛展现
    “峡中”对”月里”,”寻觅”对”依稀”,”长逢雨”对”更有人”,工整中见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律诗对仗的娴熟掌握。
  5.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动词”拥”、”识”、”寻”、”逢”的精准运用,形容词”红”、”翠”、”虚”、”枉”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既简练又富有表现力。

评价

  1. 宋·范晞文:”‘月里依稀更有人’,七字写尽遐想”(《对床夜语》卷四)
  2. 明·胡震亨:”结句’羡杀乌龙’,谑而不虐,最见才情”(《唐音癸签》卷八)
  3. 清·纪昀:”由景及人,由人及物,转折无痕”(《玉溪生诗说》卷二)
  4. 近代·王国维:”红蔷翠筠之对,尽显幽居雅致”(《人间词话》卷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