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波如泪色漻缪,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䌽丝谁惜惧长蛟。
拼音
xiāng bō rú lèi sè liáo miù,chǔ lì mí hún zhú hèn yáo。
fēng shù yè yuán chóu zì duàn,nǚ luó shān guǐ yǔ xiāng yāo。
kōng guī fǔ bài yóu nán fù,gèng kùn xīng sāo qǐ yì zhāo。
dàn shǐ gù xiāng sān hù zài,cǎi sī shuí xī jù cháng jiāo。
注释
- 楚厉:楚地冤魂
- 女萝山鬼:《九歌·山鬼》意象
- 三户:楚南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典故
- 䌽丝:五色丝,传说可驱蛟
- 漻缪:水深而清
译文
湘江波光如泪,清澈而深邃,楚地冤魂迷惘,带着长恨漂流。
枫树下夜猿哀鸣愁肠寸断,女萝丛中,山鬼低语相邀同游。
肉身腐朽归去尚难复生,魂魄困于腥臊更不易招。
只要故乡还有三户人家,谁会在意用彩丝驱赶长蛟?
背景
此诗作于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李商隐途经楚地时所作。诗中借楚地传说和屈原《九歌》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忠魂的悼念和对楚地文化的追思。
赏析
- 楚文化意象的精心构建
诗人选取”湘波”、”楚厉”、”枫树”、”女萝”等典型楚地意象,构建出凄迷的楚文化意境,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追慕。 - 情感表达的层次性
从”湘波如泪”的景物感伤,到”夜猿愁断”的动物哀鸣,再到”山鬼相邀”的超现实想象,情感层层深入,愈发悲怆。 - 典故运用的深刻性
“三户”典故暗含复国信念,”䌽丝驱蛟”传说表达无畏精神,典故运用自然贴切,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 - 对仗艺术的精湛展现
“枫树”对”女萝”,”夜猿”对”山鬼”,”愁自断”对”语相邀”,工整中见变化,体现了诗人对律诗对仗的娴熟掌握。 -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动词”逐”、”断”、”邀”、”归”的精准运用,形容词”漻缪”、”腐败”、”腥臊”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既古朴又富有表现力。
评价
- 宋·范晞文:”‘湘波如泪色漻缪’,七字写尽楚水之悲”(《对床夜语》卷四)
- 明·胡震亨:”结句’䌽丝谁惜惧长蛟’,楚风凛然”(《唐音癸签》卷八)
- 清·纪昀:”由景及魂,由魂及鬼,转折无痕”(《玉溪生诗说》卷二)
- 近代·王国维:”女萝山鬼之语,尽得楚骚神韵”(《人间词话》卷下)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