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接西江天外声,小斋松影拂云平。
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
拼音
shuǐ jiē xī jiāng tiān wài shēng,xiǎo zhāi sōng yǐng fú yún píng。
hé rén jiào wǒ chuī cháng dí,yǔ yǐ chūn fēng nòng yuè míng。
注释
- 元处士:不详,或为杜牧友人,隐居不仕。
- 西江:长江中游(《水经注》“江水又东,径西陵峡”),此处泛指大江。
- 松影拂云:松枝高耸入云(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吹长笛:化用向秀《思旧赋》“邻人有吹笛者”,寄超然之思。
译文
江水与西江相接,涛声似从天外传来,
小斋边松枝的影子,已与云气齐平。
可有谁教我吹奏长笛?
好倚着春风,在明月下陶然忘机。
背景
本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杜牧36岁,任宣州团练判官时。诗人访元处士山居,见高亭临江、松云相接,顿生隐逸之思。“吹笛”之请,既慕友人闲适,亦自伤宦途拘束,较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更含蓄。
赏析
- 空间营造
(1)横向:“水接天外”拓展辽远视野。
(2)纵向:“松影拂云”构建立体高度,暗喻主人志节。 - 音乐哲思
“吹笛”非实指,而是:对精神自由的渴求;与自然共鸣的象征,近王维“弹琴复长啸”。 - 光影美学
“春风弄月明”以流动的风、变幻的月,赋予静态夜景灵动气韵。
评价
- 当世评点
张祜称此诗“十字中有《世说新语》‘清风朗月’之致”(《张承吉文集》)。 - 后世定位
《唐诗品汇》评:“较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更得隐逸真趣。”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