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李商隐

蓬岛烟霞阆苑钟,三官笺奏附金龙。
茅君奕世仙曹贵,许掾全家道气浓。
绛简尚参黄纸案,丹炉犹用紫泥封。
不知他日华阳洞,许上经楼第几重。

拼音

péng dǎo yān xiá láng yuàn zhōng,sān guān jiān zòu fù jīn lóng。
máo jūn yì shì xiān cáo guì,xǔ yuán quán jiā dào qì nóng。
jiàng jiǎn shàng cān huáng zhǐ àn,dān lú yóu yòng zǐ ní fēng。
bù zhī tā rì huá yáng dòng,xǔ shàng jīng lóu dì jǐ chóng。

注释

  1. 舍人褎:李商隐从叔李褒,时任中书舍人
  2. 蓬岛:蓬莱仙岛
  3. 三官:道教天地水三官
  4. 茅君:汉代茅盈兄弟,道教仙人
  5. 许掾:许逊,道教净明派祖师
  6. 华阳洞:道教洞天福地

译文

蓬莱仙岛的烟霞缭绕,阆苑的钟声悠扬,三官殿里的奏章随着金龙直上九霄。
茅君世代位列仙班,尊贵非常,许逊全家修道,道法气象浑厚高妙。
朱砂写就的简册仍在黄纸案头参详,炼丹的炉鼎依旧用紫泥严密封牢。
不知他日在那华阳仙洞之中,允许我登上藏经楼的第几重高?

背景

此诗作于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是李商隐献给担任中书舍人的从叔李褒的作品。诗中通过道教意象,赞美了从叔的仙风道骨,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

赏析

  1. 道教意象的精心构建
    诗人选取”蓬岛”、”阆苑”、”三官”、”金龙”等道教意象,构建出缥缈的仙境,为全诗奠定超凡脱俗的基调。
  2. 典故运用的巧妙性
    “茅君”、”许掾”的道教典故,”绛简”、”丹炉”的修道器物,自然融入诗中,不着痕迹地赞美了从叔的道家修养。
  3.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蓬岛烟霞”的虚幻与”黄纸案”的现实,”丹炉紫泥”的具体与”华阳洞”的缥缈,形成虚实交织的艺术效果。
  4.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动词”附”、”参”、”用”、”上”的精准运用,形容词”绛”、”黄”、”紫”、”丹”的色彩对比,使诗歌语言既华美又含蓄。
  5. 结句的深意解读
    “经楼第几重”的询问,既表达了对从叔修道境界的敬慕,又暗含对自己未来修道之路的思考,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

评价

  1. 宋·范晞文:”‘丹炉紫泥’四字,写尽道门清修”(《对床夜语》卷四)
  2. 明·胡震亨:”结句’经楼第几重’,问而不答,最得含蓄之妙”(《唐音癸签》卷八)
  3. 清·纪昀:”由仙及人,由人及己,转折无痕”(《玉溪生诗说》卷二)
  4. 近代·王国维:”蓬岛阆苑之语,尽显道教气象”(《人间词话》卷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