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
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
拼音
jìng zhōng sī fà bēi lái guàn,yī shàng chén hén fú jiàn nán。
chóu chàng jiāng hú diào gān shǒu,què zhē xī rì xiàng cháng ān。
注释
- 丝发:白发(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
- 尘痕:旅途风尘(陶渊明《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
- 钓竿手:隐士渔翁(《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 遮西日:以手遮眼望长安(《诗经·邶风》“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喻眷恋朝廷。
译文
镜中白发已让我悲叹成习,
衣上尘痕越积越厚,再难拂净。
可笑我这本该持钓竿隐居江湖的手,
此刻却遮着夕阳,痴望长安方向。
背景
本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杜牧49岁,由湖州刺史赴京任考功郎中途中。诗人半生漂泊(“江湖钓竿手”),晚年却仍心系朝廷(“遮西日向长安”),矛盾中见其儒家济世之志未泯。结句“遮日”之态,尤显烈士暮年的壮心与悲凉。
赏析
- 细节传神
(1)“丝发”“尘痕”:以身体衰朽、衣冠不洁写宦游艰辛。
(2)“遮西日”:动作特写,活画诗人眷恋与迟疑。 - 身份错位
“钓竿手”与“向长安”:江湖隐士的手,做着忠臣望阙的举动;比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更见挣扎。 - 光影象征
“西日”:实指夕阳,喻人生暮年;虚指唐王朝的衰颓(宣宗朝回光返照)。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杜司勋》“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正指此类沉郁之作。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结句七字,可抵老杜(杜甫)‘葵藿倾太阳’一首。”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