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途中

杜牧

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教尔别离。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诗。

拼音

tián yuán bù shì lái yóu huàn,gù guó shuí jiào ěr bié lí。
dú yǐ guān tíng hái bǎ jiǔ,yī nián chūn jìn sòng chūn shī。

注释

  1. 游宦​​:离家为官(《汉书·枚乘传》“游宦之士”),杜牧自指。
  2. ​​故国​​:故乡(杜甫《秋兴》“故国平居有所思”),此处或指长安。
  3. ​​关亭​​:驿站或城关亭台(王维《渭城曲》“客舍青青柳色新”)。
  4. ​​送春诗​​:化用白居易《送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译文

你(自指)既不事农耕,为何还要离家为官?
故土啊,是谁逼我与你分离?
独自倚靠关亭,再次举杯——
在这春尽之时,写一首送春的诗,
也送走又一年的光阴。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杜牧50岁,由睦州刺史调任司勋员外郎赴京途中。诗人半生辗转幕府、外州,此时虽得返京,却已垂暮。“送春诗”既是惜春,亦是对青春、抱负的双重追悼。

赏析

  1. 自我诘问​​
    “谁教尔别离”以第二人称自问,将离乡之责归于命运,较李白“举头望明月”更显孤愤。
  2. ​​矛盾心境​​
    (1)“不事田园”与“游宦”:揭示士人“科举—仕宦”的人生枷锁。
    (2)“把酒”与“送春”:借酒消愁却更添时光流逝之痛。
  3. ​​双关修辞​​
    “送春”:自然节气:春去夏来;生命阶段:壮岁将尽;政治隐喻:宣宗“小贞观”治象下,诗人春梦(政治理想)终成空。

评价

  1. 当世评点​​
    温庭筠和诗云:“杜牧送春句,较我‘花间一壶酒’更断肠。”(《温飞卿诗集》)
  2. ​​后世定位​​
    《唐诗快》评:“二十八字中有《离骚》‘老冉冉其将至’之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