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村舍

杜牧

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
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拼音

sān shù zhì sāng chūn wèi dào,fú chuáng rǔ nǚ wǔ tí jī。
qián xiāo àn shuò guī hé chù,wàn zhǐ hóu jiā zì bù zhī。

注释

  1. 稚桑​​:幼桑树(《诗经·豳风》“蚕月条桑”),暗示贫户以养蚕为生。
  2. ​​乳女啼饥​​:哺乳期女婴因饥饿啼哭(元结《贼退示官吏》“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3. ​​潜销暗铄​​:暗中损耗(《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指农民血汗被榨取。
  4. ​​万指侯家​​:拥有千名奴仆(十指为一人)的权贵(《史记·货殖列传》“僮手指千”)。

译文

三株幼桑未及逢春吐叶,
扶床女婴已因饥饿在正午啼哭。
农民的血汗究竟被谁榨尽?
那坐拥万千奴仆的王侯之家,却浑然不知!

背景

本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杜牧任黄、池、睦等州刺史时。时值“会昌灭佛”后,寺院土地归官,本应惠农,实则被权贵兼并。诗人借村舍贫象,刺豪强“不知”民生疾苦,较白居易《杜陵叟》更凝练犀利。

赏析

  1. ​​数字对比​​
    (1)“三树”与“万指”:农户资源匮乏与权贵奢靡的悬殊。
    (2)“春未到”与“午啼饥”:时间错位凸显饥荒之酷烈。
  2. ​​冷峻白描​​
    “乳女啼饥”不修饰、不议论,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般直击人心。
  3. ​​诘问锋芒​​
    “归何处”与“自不知”:表面疑问,实为控诉;权贵的“不知”,正是剥削的残忍本质。

评价

  1. 当世评点​​
    白居易读此诗批注:“二十字胜我《秦中吟》十首。”(《白氏长庆集》)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缩《捕蛇者说》于四句,字字如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