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商山

杜牧

早入商山百里云,蓝溪桥下水声分。
流水旧声人旧耳,此回呜咽不堪闻。

拼音

zǎo rù shāng shān bǎi lǐ yún,lán xī qiáo xià shuǐ shēng fēn。
liú shuǐ jiù shēng rén jiù ěr,cǐ huí wū yè bù kān wén。

注释

  1. 商山​​:陕西商洛山,秦末“商山四皓”隐居处(王维《送别》“商山多隐逸”)。
  2. ​​蓝溪​​:商山溪流(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
  3. ​​旧耳​​:往昔听过的声音(《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4. ​​呜咽​​:水流悲声(李贺《老夫采玉歌》“蓝溪之水厌生人”)。

译文

清晨踏入商山,百里云雾缭绕,
蓝溪桥下的水声,如往昔般分明。
流水仍是旧日声响,听者仍是旧日双耳,
可今回的溪声呜咽,竟令人不忍卒听!

背景

本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37岁,由扬州赴长安任监察御史途中。时甘露之变(835年)余波未平,文宗遭宦官软禁。诗人经“四皓”隐居地,借溪水“旧声新悲”,暗刺时局恶化——昔日隐士高风,反衬当下士人噤声。

赏析

  1. 声景变异​​
    “旧声—呜咽”:物理上:溪声未变;心理上:听者心境已异,较李白“仍怜故乡水”更显沉痛。
  2. ​​时空叠印​​
    “百里云”与“桥下水”:
    空间:云雾(迷茫)与溪流(流逝)构成人生隐喻。 时时间:旧游(年少抱负)与今回(政治幻灭)的对比。
  3. ​​双关刺世​​
    “不堪闻”:实写溪声凄切;虚指宦官专权下,忠谏之言如流水呜咽,无人敢听。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商隐《乱石》“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显受此诗启发。
  2. ​​后世定位​​
    《唐诗快》评:“二十八字中有《哀江南赋》‘荆轲有寒水之悲’之气。”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