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杜牧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雠。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拼音

lǚ shì qiáng liáng sì zǐ róu,wǒ yú tiān xìng qǐ ēn chóu。
nán jūn bù tǎn zuǒ biān xiù,sì lǎo ān liú shì miè liú。

注释

  1. ​​四皓​​: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隐居商山,后出山助刘盈保太子位。
  2. ​​吕氏强梁​​: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史记·吕太后本纪》“吕氏权由此起”)。
  3. ​​嗣子柔​​:太子刘盈(汉惠帝)性格柔弱(《汉书》“孝惠仁弱”)。
  4. ​​南军不袒​​:典出周勃平吕氏之乱时令军“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史记·吕太后本纪》),此处反讽四皓未助周勃。

译文

吕后强横而惠帝柔弱,
我(四皓)辅佐太子岂是因私恩旧怨?
若当年南军将士不袒露左袖(助刘氏平乱),
你等四老“安刘”之举,实是加速了刘氏灭亡!

背景

本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37岁,任监察御史时途经商山四皓庙。时文宗受制宦官(如仇士良),欲除之而败(“甘露之变”前两年)。诗人借四皓故事,刺士人投靠权贵(如牛党依附宦官)反误国。“安刘灭刘”之论,实讽当朝“清流”与阉党勾结。

赏析

  1. ​​史论颠覆​​
    传统赞四皓“安刘”,杜牧却指其:未助周勃平吕,致诸吕坐大;保柔主继位,埋下外戚祸根。
  2. ​​双关犀利​​
    “南军不袒”:
    历史:周勃平乱时军士表态。
    当下:刺牛党对宦官“不反抗”。
  3. ​​天性质问​​
    “岂恩仇”表面为四皓辩护,实则责其:
    以“天道”为名行投机之实。
    较王安石“区区庸蜀支吴魏”更辛辣。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商隐《四皓庙》“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廷方识紫芝翁”显受此诗启发。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翻尽千古史案,近王船山《读通鉴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