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李商隐

人高诗苦滞夷门,万里梁王有旧园。
烟幌自应怜白纻,月楼谁伴咏黄昏。
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誇腰住水村。
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拼音

rén gāo shī kǔ zhì yí mén,wàn lǐ liáng wáng yǒu jiù yuán。
yān huǎng zì yīng lián bái zhù,yuè lóu shuí bàn yǒng huáng hūn。
lù táo tú jiá yī tái jǐng,fēng liǔ kuā yāo zhù shuǐ cūn。
sū xiǎo xiǎo fén jīn zài fǒu,zǐ lán xiāng jìng yǔ zhāo hún。

注释

  1. 李郢:诗人好友
  2. 夷门:开封东门,指汴州
  3. 梁王园:西汉梁孝王兔园,在开封
  4. 白纻:吴地白纻舞
  5. 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
  6. 紫兰:香草名

译文

你品格高峻诗风清苦,却久滞汴州夷门,此去万里之外的苏州,尚有梁王旧苑可寻。
想那轻纱帐中,自当怜惜跳白纻舞的吴女,明月楼头,更有谁伴你吟咏黄昏?
带露的桃花映红佳人面颊,依偎在苔井旁,风中的柳枝舞动纤腰,临水而居的村落清新。
不知钱塘名妓苏小小的香冢是否仍在?且沿着紫兰飘香的小径,为伊人招魂同临。

背景

此诗作于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李商隐在汴州送友人李郢赴苏州时所作。诗中通过想象苏州风物,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江南文化的向往。

赏析

  1.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夷门”的现实与”梁王园”的想象,”烟幌”的眼前与”月楼”的远方,形成虚实交织的抒情结构。
  2. 江南意象的精心构建
    “白纻舞”、”露桃”、”风柳”、”苏小小坟”等典型江南意象,构建出优美的江南图景。
  3. 对仗艺术的精湛展现
    “烟幌”对”月楼”,”自应怜”对”谁伴咏”,”露桃”对”风柳”,工整中见变化。
  4. 结句的深意解读
    “紫兰香径与招魂”的结句,既表达对江南文化的追慕,又暗含对友人的期许。
  5.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动词”滞”、”怜”、”伴”、”誇”的精准运用,形容词”高”、”苦”、”紫”、”香”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既典雅又含蓄。

评价

  1. 宋·范晞文:”‘风柳誇腰住水村’,七字写尽江南风韵”(《对床夜语》卷四)
  2. 明·胡震亨:”结句’紫兰香径与招魂’,余韵悠长”(《唐音癸签》卷八)
  3. 清·纪昀:”由人及景,由今及古,转折无痕”(《玉溪生诗说》卷二)
  4. 近代·王国维:”露桃风柳之对,尽显江南意象”(《人间词话》卷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