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拼音
yī rén bǔ zhù zì yōu shēn,guì xiàng shān lí bù kě xún。
zhù shàng diāo chóng duì shū zì,cáo zhōng shòu mǎ yǎng tīng qín。
qiú zhī liú bèi qǐ yì dé,xíng yǐ guān shān fāng dú yín。
shē qǔ sōng láo yī dǒu jiǔ,yǔ jūn xiāng bàn sǎ fán jīn。
注释
- 裴明府:姓裴的县令
- 卜筑:择地建屋
- 雕虫:指篆刻艺术
- 松醪:松子酿的酒
- 烦襟:烦闷的胸怀
译文
那位高士择地而居,庭院幽深难寻,桂树成巷杉作篱,清幽之处杳无迹痕。
廊柱上雕着虫篆与架上书卷相对,马槽里瘦马仰首,似在聆听琴韵。
这般人物在当今世上岂易觅得?我独行关山万里,唯有自吟自呻。
且赊来一斗松子酿造的醇酒,与你对酌,共浇胸中郁结的烦闷。
背景
此诗作于李商隐晚年,描写重访友人裴明府隐居之所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难得的感慨。
赏析
- 隐居环境的诗意呈现
“桂巷杉篱”的描写营造出清幽绝俗的隐逸氛围,与”不可寻”形成空间张力。 - 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
“瘦马仰听琴”的细节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味,暗示主人高雅情趣。 - 情感抒发的层次递进
从”不可寻”的寻觅,到”岂易得”的感慨,再到”洒烦襟”的释然,情感脉络清晰。 - 典故运用的含蓄自然
“雕虫”暗用扬雄”雕虫小技”典,却反其意而用之,赞美友人艺术造诣。 - 语言艺术的凝练雅致
“卜筑”、”松醪”等词的选用,既准确又典雅,体现诗人语言功力。
评价
- 清·纪昀:”‘槽中瘦马仰听琴’,七字写尽隐者情趣”(《玉溪生诗说》)
- 近代·王国维:”此诗结句’洒烦襟’三字,将全篇愁绪一扫而空”(《人间词话》补遗)
- 钱钟书:”李商隐隐逸诗中的瘦马意象,是其人格精神的投射”(《谈艺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