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

李商隐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坏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拼音

mò shì jīn tāng hū tài píng,cǎo jiān shuāng lù gǔ jīn qíng。
kōng hú chēng huài zhēn hé yì,yù jǔ huáng qí jìng wèi chéng。
cháng lè wǎ fēi suí shuǐ shì,jǐng yáng zhōng duò shī tiān míng。
huí tóu yī diào jī shān kè,shǐ xìn táo yáo bù wéi míng。

注释

  1. 金汤:金城汤池,喻坚固防御
  2. 黄旗:帝王之气
  3. 长乐:汉长乐宫
  4. 景阳钟:南朝景阳宫报晓钟
  5. 箕山客:指许由,尧时隐士
  6. 逃尧:许由逃避尧的禅让

译文

莫要倚仗城池坚固就忽视太平,草间霜露见证着古今兴衰之情。
徒然修补那已褪色的宫墙有何用?想要高举黄旗称帝终究未能成功。
长乐宫的瓦片随流水逝去,景阳宫的钟坠再难报天明。
回望历史凭吊箕山隐士许由,方知逃避尧禅让不为求虚名。

背景

此诗作于857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李商隐通过咏史抒怀,表达了对晚唐政局的忧虑和对隐逸高士的敬仰,暗含对现实政治的批判。

赏析

  1. 历史批判的深刻性
    “金汤”与”黄旗”的对比,揭示了政权更迭的必然规律,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2. 意象选择的典型性
    “长乐瓦飞”、”景阳钟堕”等意象,浓缩了王朝覆灭的典型场景,极具象征意义。
  3. 典故运用的创新性
    “箕山客”典故反用其意,将许由逃尧的行为解读为对名利的超越,而非传统理解的清高。
  4. 语言艺术的凝练性
    动词”恃”、”糊”、”举”、”吊”的精准运用,形容词”金”、”赪”、”黄”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既简练又含蓄。
  5. 结句的哲理升华
    “始信逃尧不为名”的结句,将历史思考提升到人生哲学高度,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

评价

  1. 宋·范晞文:”‘景阳钟堕失天明’,七字写尽王朝末日”(《对床夜语》卷四)
  2. 明·胡震亨:”结句’始信逃尧不为名’,翻案出新,最见史识”(《唐音癸签》卷八)
  3. 清·纪昀:”由今及古,由古及人,转折无痕”(《玉溪生诗说》卷二)
  4. 近代·王国维:”长乐景阳之对,时空交错,最见匠心”(《人间词话》卷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