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师东

李商隐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拼音

dōng zhēng rì diào wàn huáng jīn,jǐ jié zhōng yuán mǎi dòu xīn。
jūn lìng wèi wén zhū mǎ sù,jié shū wéi shì bào sūn xīn。
dàn xū yuè zhuó cháo ā gé,qǐ jiǎ chī xiāo zài pàn lín。
kě xī qián cháo xuán tú jùn,jī hái chéng mǎng zhèn yún shēn。

注释

  1. 随师东:跟随军队东征
  2. 马谡:三国蜀将,失街亭被斩
  3. 孙歆:东吴将领,被晋将王濬虚报战功
  4. 鸑鷟:凤凰类神鸟,喻贤臣
  5. 鸱鸮:猫头鹰,喻奸臣
  6. 玄菟郡:汉代东北边郡,此处借指战场

译文

东征大军每日耗费万两黄金,几乎耗尽中原财力收买军心。
军法严明却不见诛杀败将,捷报频传尽是虚报战功欺君。
本当让凤凰栖息在皇宫高阁,岂能容猫头鹰占据学宫园林。
可叹前朝玄菟郡的旧战场,白骨成堆如草,战云至今阴沉。

背景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李商隐随军东征时目睹军队腐败、虚报战功等乱象,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赏析

  1. 诗歌尖锐批判军事腐败
    “日调万金”、”买斗心”直指军费贪腐,”报孙歆”揭露虚报战功。
  2. 典故运用深刻有力
    马谡、孙歆典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军纪废弛的现实。
  3.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
    以”鸑鷟”喻贤臣,”鸱鸮”喻奸臣,表达政治理想。
  4. 战争描写触目惊心
    “积骸成莽”的惨烈景象,展现诗人反战思想。
  5. 语言犀利富有力度
    “几竭”、”未闻”、”岂假”等词,增强批判力度。

评价

  1. 明·胡震亨评:”‘几竭中原买斗心’,七字写尽军费之弊”(《唐音癸签》)
  2. 清·朱鹤龄言:”马谡孙歆之对,最见义山史识”(《李义山诗集注》)
  3. 近代张采田论:”此诗直陈时弊,胆识过人”(《玉溪生年谱会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