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响

杜牧

数条秋水挂琅玕,玉手丁当怕夜寒。
曲尽连敲三四下,恐惊珠泪落金盘。

拼音

shù tiáo qiū shuǐ guà láng gān,yù shǒu dīng dāng pà yè hán。
qǔ jìn lián qiāo sān sì xià,kǒng jīng zhū lèi luò jīn pán。

注释

  1. 方响​​:唐代打击乐器,由十六块铁片悬于架上(《乐府杂录》“方响以铁为之,修八寸,广二寸”)。
  2. ​​秋水​​:喻铁片寒光(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
  3. ​​琅玕​​:似玉的美石(《尚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此处指悬挂方响的精致架子。
  4. ​​珠泪落金盘​​:双关乐音如泪、演奏者真泪(《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

译文

如秋水的铁片悬在玉架上,
纤手敲击丁当声,似畏夜寒。
曲终时连敲三四记——
只怕那骤响,会惊得珍珠般的泪水坠入金盘!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杜牧36岁,任宣州团练判官时。诗人听方响演奏,以“珠泪金盘”之喻,既写乐声凄清,亦寄自身宦游孤寂。“怕夜寒”三字,暗含对乐妓身世的同情。

赏析

  1. ​​视听通感​​
    (1)视觉:“秋水”“琅玕”写乐器华美。
    (2)听觉:“丁当”“连敲”状音色脆利,近白居易“嘈嘈切切错杂弹”。
  2. ​​动作心理​​
    “恐惊珠泪”:写乐妓奏曲时的战兢。喻诗人闻乐时的共情,如李贺“空山凝云颓不流”。
  3. ​​双关隐喻​​
    “珠泪”:实指乐音如珠落盘。虚指演奏者(或听者)隐泪,较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更含蓄。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商隐《听鼓》“城头叠鼓声”,显受此诗音乐描写影响。
  2. ​​后世定位​​
    《唐诗快》评:“二十八字中有《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之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