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李商隐

将军大旆埽狂童,诏选名贤赞武功。
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

拼音

jiāng jūn dà pèi sǎo kuáng tóng,zhào xuǎn míng xián zàn wǔ gōng。
zàn zhú hǔ yá lín gù jiàng,yuǎn hán jī shé guò xīn fēng。
yú yóu fèi dǐng zhī wú rì,niǎo fù wēi cháo qǐ dài fēng。
zǎo lè xūn yōng yān shí shàng,zhù guāng lún fú hàn tíng zhōng。

注释

  1. 昭应县:今陕西临潼
  2. 李郎中:户部郎中李某
  3. 狂童:指刘稹
  4. 虎牙:将军名号
  5. 鸡舌:尚书郎含鸡舌香奏事
  6. 沸鼎、危巢:喻刘稹处境
  7. 燕石:燕然山刻石记功
  8. 纶綍:皇帝诏书

译文

将军大旗扫荡狂妄逆贼,朝廷选任贤才助战建功。
暂随虎牙将军兵临故绛,远含鸡舌香过新丰城。
如鱼游沸鼎自知末日,似鸟覆危巢不待狂风。
早将功勋刻在燕然石,静候封赏诏书出汉宫。

背景

此诗作于843年(唐武宗会昌三年)八月,时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卒,其子刘稹抗命自立,朝廷派兵讨伐。李商隐在昭应县送别奉命参战的户部李郎中而作。

赏析

  1. 诗歌展现了平定叛乱的必胜信念
    “大旆埽狂童”的描写,气势恢宏,充满必胜信心。
  2. 典故运用贴切深刻
    “鱼游沸鼎”、”鸟覆危巢”的典故,准确预示叛军覆灭的命运。
  3. 对仗工整而富有变化
    “暂逐”对”远含”,”虎牙”对”鸡舌”,工整中见灵动。
  4. 语言风格雄浑有力
    “埽”、”勒”等动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力度。
  5. 结句充满期待
    “伫光纶綍”的结句,表达了对凯旋封赏的期待。

评价

  1. 宋·范晞文评:”‘鱼游沸鼎知无日’,七字写尽叛军末路”(《对床夜语》)
  2. 明·胡震亨言:”此诗可见义山政治立场”(《唐音癸签》)
  3. 清·纪昀论:”由战及功,由今及来,转折自然”(《玉溪生诗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