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
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
拼音
líng líng hán shuǐ dài shuāng fēng,gèng zài tiān qiáo yè jǐng zhōng。
qīng jìn lòu xián yān shù jì,yuè lún yí zài shàng yáng gōng。
注释
- 天桥:洛阳天津桥(《元和郡县志》“天津桥在洛阳县北四里”),隋唐时地标。
- 清禁:皇宫(《文选·谢庄〈月赋〉》“连观霜缟,周除冰净”),指东都大内。
- 漏闲:宫漏停歇(《新唐书·百官志》“夜漏尽,击漏鼓而开”),喻宫廷冷清。
- 上阳宫:洛阳皇宫(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玄宗后渐荒废。
译文
寒水泠泠,裹挟着带霜的秋风,
更笼罩在天津桥的夜色里。
宫禁漏声停歇,烟树沉寂,
唯有月轮——静静移过废弃的上阳宫!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杜牧38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时洛阳为陪都,宫苑荒芜。诗人夜过天津桥,借“月移上阳”之景,刺盛唐繁华湮灭,暗讽文宗朝宦官专权如“霜风”肃杀。
赏析
- 视听交织
(1)听觉:“泠泠水”“漏闲”写死寂。
(2)视觉:“烟树”“月轮”构凄清画面,近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 - 时空并置
“霜风(秋)—夜景(夕)—月移(夜渐深)”:
时间流动中的空间凝固。
喻指大唐停滞衰败,如刘禹锡“金陵王气黯然收”。 - 结句象征
“月上阳宫”:实写月光照废宫。虚喻历史无情推移,较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更含蓄。
评价
- 当世评点
白居易《天津桥》“津桥东北斗亭西”,显受此诗意象影响。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之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