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捲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拼音
hé nián bù luò dào yīn líng,yì shì qín wáng guó shǐ chēng。
yè juǎn yá qí qiān zhàng xuě,zhāo fēi yǔ qí yī hé bīng。
fān ér qiǎng fù lái qīng zhǒng,dí nǚ hú jiāng chū bái dēng。
rì wǎn bì tí quán pàn liè,lù rén yáo shí zhì dū yīng。
注释
- 契苾使君:契苾部落首领
- 阴陵:今内蒙古阴山
- 奕世:累世
- 青冢:王昭君墓
- 白登:白登山,汉高祖被围处
- 鸊鹈泉:边塞地名
- 郅都:西汉酷吏,此处喻指使君
译文
不知何年部落迁至阴陵,世代勤王青史留名。
夜卷牙旗惊起千帐积雪,晨驰羽骑踏破一河寒冰。
蕃族孩童负襁褓来拜青冢,狄族女子携酒浆出迎白登。
日暮时在鸊鹈泉畔狩猎,路人遥见便知是郅都之鹰。
背景
此诗作于843年(唐武宗会昌三年),李商隐赠别即将离任的蔚州契苾族刺史时所作。诗中赞颂了契苾部落的功绩和使君的威名,展现了边疆民族的风貌。
赏析
- 诗歌展现了边疆民族的雄浑气概
“千帐雪”、”一河冰”的描写,气势磅礴。 - 历史与现实的自然融合
“青冢”、”白登”等典故,深化历史厚重感。 - 对仗艺术的精湛展现
“夜卷”对”朝飞”,”牙旗”对”羽骑”,工整有力。 - 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
“郅都鹰”的比喻,突出使君的威严。 - 语言风格的雄健豪迈
动词”卷”、”飞”、”来”、”出”的运用,增强力度。
评价
- 宋·范晞文评:”‘朝飞羽骑一河冰’,七字写尽边塞气象”(《对床夜语》)
- 明·胡震亨言:”青冢白登之对,时空交错”(《唐音癸签》)
- 清·纪昀论:”由古及今,由静及动,章法井然”(《玉溪生诗说》)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