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仙瑶瑟夜珊珊,月过楼西桂烛残。
风景人间不如此,动摇湘水彻明寒。
拼音
yù xiān yáo sè yè shān shān,yuè guò lóu xī guì zhú cán。
fēng jǐng rén jiān bù rú cǐ,dòng yáo xiāng shuǐ chè míng hán。
注释
- 瑶瑟:玉饰的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传说湘水女神善鼓瑟。
- 珊珊:形容瑟声清越(《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 桂烛:桂木制成的蜡烛(《西京杂记》“汉武以桂烛照明”),象征华贵。
- 湘水:湘江,屈原投水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寓愁思。
译文
仙女的玉瑟在夜色中幽幽鸣响,
月光转过西楼,桂烛已燃至残烬。
人间的风景哪有这般清绝——
唯有那湘水波光摇荡,映出透骨的寒明!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杜牧48岁,任湖州刺史时。时牛李党争未息,诗人借“瑶瑟”“湘水”意象,抒写对超脱现实的向往。湘水关联屈原,暗含政治失意之悲,而“桂烛残”则隐喻盛唐繁华消散。
赏析
- 仙凡对照
(1)“玉仙瑶瑟”与“桂烛残”构成仙界永恒与人世短暂的对比,瑟声清越如仙乐,而人间华烛终成灰烬。
(2)“风景人间不如此”直指尘世庸常,凸显诗人对高洁境界的追求。 - 光影愁思
“动摇湘水彻明寒”以动态水波与静态月光交织,既写景致空灵,又寓含屈原式的忧愤。寒意既是物理感受,更是心理孤寂的投射。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银河吹笙》“怅望银河吹玉笙”,显受此诗仙乐意象启发。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较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更见孤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