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洞里无端别,又拂尘衣欲卧云。
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
拼音
sān qīng dòng lǐ wú duān bié,yòu fú chén yī yù wò yún。
kàn zhe guà guān mí chù suǒ,běi shān luó yuè zài yí wén。
注释
- 三清洞:道教洞天(《云笈七签》“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指友人隐居处。
- 卧云:隐居(《幽闲鼓吹》“道士司马承祯言,终南捷径,不过卧云”)。
- 挂冠:辞官(《后汉书·逢萌传》“解冠挂东都城门”)。
- 移文: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讽刺假隐士,此处反用其意。
译文
三清洞中,无缘无故又要分别,
你再次拂去衣尘,决意归隐云山。
眼看你挂冠而去,却迷失了方向——
原来北山的藤萝明月,正在为你书写真正的《移文》!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杜牧43岁,任池州刺史时。时武宗灭佛,道流亦受波及。诗人送道友归隐,借“北山萝月”之景,赞其真隐之志,暗刺时局动荡下“终南捷径”之徒的虚伪。
赏析
- 动作隐喻
(1)“拂尘衣”既写实(掸尘),亦虚指摒弃俗念;“卧云”以云为榻,显隐逸之趣。
(2)“挂冠迷所”表面写友人寻路,实则讽世人跟风归隐却不知真隐何在。 - 结句翻案
反用《北山移文》典:
原典讽刺假隐士,此处以“萝月移文”赞友人真隐。
自然景物(萝、月)成为隐士品格的见证者,较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更富机趣。
评价
- 当世评点
温庭筠《赠隐者》“蘅芷阶通萝薜门”,显受此诗意象影响。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之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