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兵甲发谷口寄诸公

杜牧

晓涧青青桂色孤,楚人随玉上天衢。
水辞谷口山寒少,今日风头校暖无。

拼音

xiǎo jiàn qīng qīng guì sè gū,chǔ rén suí yù shàng tiān qú。
shuǐ cí gǔ kǒu shān hán shǎo,jīn rì fēng tóu xiào nuǎn wú。

注释

  1. 谷口​​:或指陕西泾阳谷口(《汉书·郊祀志》“黄帝铸鼎于荆山,其谷口即此”),唐代为军事要冲。
  2. ​​楚人随玉​​:典出《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此处喻将士怀才出征。
  3. ​​天衢​​:天路,指朝廷(《后汉书》“位列天衢”)。
  4. ​​校暖​​:试探冷暖(《齐民要术》“候风校寒暖”),此处双关军情变化。

译文

晨光中的山涧泛着青绿,唯见孤桂独映水色,
楚地将士们怀玉之才,正随王师奔赴皇都。
溪水流出谷口,山间寒意渐消,
试问今日风口——可有一丝暖意吹来?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杜牧41岁,任黄州刺史时。时朝廷讨伐昭义节度使刘稹,诗人押送兵甲经谷口,借“楚人怀玉”赞将士忠勇,“校暖”之问则暗刺用兵成败未卜。

赏析

  1. 比兴寄托​​
    (1)“桂色孤”既写秋景,亦喻将士孤征,近王昌龄“孤城遥望玉门关”。
    (2)“水辞谷口”以水流喻行军,寒气消散或暗示战局转机。
  2. ​​双关设问​​
    “风头校暖”:表面问自然气候。深层探战事吉凶,如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
  3. ​​色彩对照​​
    “青青涧”与“寒少暖无”:
    视觉的青冷与触觉的冷暖交织。
    强化征途艰辛与期盼的矛盾心理。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商隐《赠别》“红莲相倚浑如醉”,显受此诗比兴手法启发。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