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醉赠裴四同年

杜牧

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自笑与君三岁别,头衔依旧鬓丝多。

拼音

qī fēng luò xià tóng jī sī,chí rì táng yīn dé zuì gē。
zì xiào yǔ jūn sān suì bié,tóu xián yī jiù bìn sī duō。

注释

  1. 裴四同年​​:与杜牧同科进士裴某,排行第四(《登科记考》“大和二年进士三十七人”)。
  2. ​​洛下​​:洛阳(《晋书·陆机传》“洛下书生咏”),时杜牧任洛阳监察御史。
  3. ​​棠阴​​:周召公甘棠树荫(《诗经·召南·甘棠》),喻官吏遗爱,此处指陕州官署。
  4. ​​鬓丝多​​:化用李商隐“镜中衰鬓已先斑”,叹年华老去。

译文

洛阳的凄风里,我们曾共怀宦游之愁,
今日却在陕州棠荫下,得以醉饮高歌。
自嘲与君分别仅三载,
官衔未变而鬓边白发——已添了许多!

背景

本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杜牧35岁,由洛阳赴长安任监察御史,途经陕州(今河南陕县)遇同年裴某。时牛李党争加剧,诗人借“鬓丝多”之叹,抒仕途滞涩之愤。“棠阴醉歌”暂得欢愉,反衬“头衔依旧”的落寞。

赏析

  1. ​​今昔对照​​
    (1)“洛下凄风”与“棠阴醉歌”:昔日孤寂对比当下暂欢,近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
    (2)“三岁别”与“鬓丝多”:时间短暂与衰老加速的矛盾,凸显政治耗人。
  2. ​​双关自嘲​​
    “头衔依旧”:表面说官职未升。
    深层刺党争中进士同年命运迥异(裴四或已升迁),如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3. ​​意象象征​​
    “棠阴”:既指实景,又暗含对清廉政治的期待。反衬“鬓丝多”,显理想与现实落差。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美酒成都堪送老”,显受此诗“醉歌”意象启发。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较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更见宦海沉浮之痛。”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