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多少是恩酬,未见功名已白头。
不为寻山试筋力,岂能寒上背云楼。
拼音
mǎn huái duō shǎo shì ēn chóu,wèi jiàn gōng míng yǐ bái tóu。
bù wèi xún shān shì jīn lì,qǐ néng hán shàng bèi yún lóu。
注释
- 智门寺:寺庙名,具体位置不详,或为长安附近寺院。
- 恩酬:报答恩情(《后汉书·杨震传》“知恩图报”),此处指仕途抱负。
- 背云楼:高耸入云的楼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背云楼而北眺”),喻智门寺北楼。
译文
满心所求,不过是为酬答知遇之恩,
可功名未成,却已白发满头。
若不是为寻访山林、强撑筋力,
又怎会在这寒冬——独登背倚云天的孤楼!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42岁,任黄州刺史时。时武宗灭佛,诗人登临佛寺北楼,借“功名白头”之叹,抒政治失意之愤。“背云楼”之寒,既写实景凛冽,亦喻宦海孤危。
赏析
- 矛盾心理
(1)“恩酬”与“白头”:抱负未展而衰老先至,近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寻山”与“背云”:表面写登山强撑,实则刺仕途如攀寒楼,步步艰辛。 - 空间象征
“背云楼”:物理高度凸显孤寂。隐喻官场高危,如杜甫“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反诘力度
“岂能”二字:表面解释登楼缘由。
深层宣泄不甘沉沦的倔强,较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更显激愤。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显受此诗“功名白头”意象影响。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楚辞·九辩》‘坎廪兮贫士失职’之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