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云鹤不相随,何况尘中事作为。
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
拼音
yǎn kàn yún hè bù xiāng suí,hé kuàng chén zhōng shì zuò wéi。
hǎo bàn yǔ rén shēn dòng qù,yuè qián qiū tīng yù cēn cī。
注释
- 云鹤:仙鹤(《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于阴”),喻隐士伴侣。
- 羽人:道士(《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 玉参差:玉笙或玉磬声(《列仙传》“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
译文
眼见云间孤鹤不肯与我相随,
何况尘世中的诸般作为?
不如去伴那山中道士,
在秋月之前——静听玉笙参差之音!
背景
本诗与前二首同作于839年,杜牧37岁任监察御史时。诗人续写少华之望,以“云鹤不随”喻理想幻灭,决意寻道士隐居。“玉参差”之乐,既写仙家清趣,亦反衬俗世喧嚣,为组诗精神归宿。
赏析
- 意象递进
(1)“云鹤”高洁不可及,转求“羽人”为伴,显退而求其次的无奈。
(2)“玉参差”以仙乐代指隐居之乐,较王维“松风吹解带”更富道教色彩。 - 尘仙对比
“尘中事”与“深洞去”:否定世俗作为,肯定方外逍遥。
近李白“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而更显决绝。 - 声色交融
“秋月”与“玉声”:视觉的清冷与听觉的悠扬交织。
构建出空灵意境,如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东还》“自有仙才自不知”,显受此诗求道意象启发。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三首结穴在此,较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更见出世之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