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拼音
jìn shì lí gōng yuàn zhōng nǚ,yuàn qiáng chéng wài zhǒng lěi lěi。
shào nián rù nèi jiào gē wǔ,bù shí jūn wáng dào lǎo shí。
注释
- 宫人冢:宫女坟墓(《长安志》“宫人斜在未央宫西”)。
- 离宫:帝王行宫(《上林赋》“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 累累:坟墓相连(《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译文
这些都是离宫别院中的宫女啊,
如今宫墙外荒坟累累。
年少时被选入宫,学习歌舞,
却终其一生——未曾见过君王一面!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37岁,任监察御史时。时文宗受制宦官,宫女命运更加悲惨。诗人见宫人冢群,借“不识君王”之叹,刺帝王昏聩与宫女血泪,较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更显沉痛。
赏析
- 数字对比
“尽是”与“累累”:极言宫女之多与坟墓之密,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少年”与“老时”的时间跨度,凸显生命虚耗。 - 反讽笔法
“教歌舞”与“不识君”:入宫本为侍君,却终身未见,近李商隐“不及卢家有莫愁”。
刺后宫制度荒谬,如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空间象征
“苑墙内”与“城外冢”:一墙之隔,生死两界。较王建“树头树底觅残红”,更见森冷。
评价
- 当世评点
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显受此诗宫女主题启发。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诗经·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之悲悯。”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