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长杨事北胡,且教红袖醉来扶。
狂风烈燄虽千尺,豁得平生俊气无。
拼音
bù shí cháng yáng shì běi hú,qiě jiào hóng xiù zuì lái fú。
kuáng fēng liè yàn suī qiān chǐ,huō dé píng shēng jùn qì wú。
注释
- 杜子:或指杜牧族侄杜晦辞(《樊川文集》有《赠杜晦辞》诗)。
- 长杨事北胡:典出汉扬雄《长杨赋》,讽汉成帝猎长杨宫以夸耀胡人,此处暗刺唐廷对回鹘政策。
- 红袖:歌女(《南史·王琨传》“红袖拂几”),代指宴乐。
- 豁得:损耗(《说文》“豁,通谷也”),此处意为消磨。
译文
你既不懂朝廷应对胡虏的机谋,
且让歌女搀扶醉倒的你吧!
纵使狂风烈焰高达千尺——
又怎能摧折你平生的傲然意气?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杜牧40岁,任黄州刺史时。时回鹘溃兵侵边,朝廷和战未决。诗人寄诗族侄,借“红袖醉扶”劝其莫问国事,实则愤懑于边政昏聩。“狂风烈焰”之喻,既勉其守节,亦自抒刚肠。
赏析
- 反语正说
(1)“不识北胡”表面劝侄醉饮,实刺朝臣无能,近李商隐“不问苍生问鬼神”。
(2)“狂风千尺”以自然狂暴反衬“俊气”不屈,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对比强烈
“红袖醉扶”与“烈焰狂风”:柔靡享乐与刚烈气节的对抗。较白居易“春宵苦短日高起”,更见激愤。 - 结句力度
“豁得无”三字:以反问强化铮铮傲骨。
暗含对侄儿“俊气”的期许,近韩愈“矫矫龙性合变化”。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漫成五章》“李杜操持事略齐”,显受此诗气节观影响。 - 后世定位
《唐诗快》评:“二十八字中有《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之魂。”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