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层楼敞画檐,连云歌尽草纤纤。
空堂病怯阶前月,燕子嗔垂一竹帘。
拼音
shí èr céng lóu chǎng huà yán,lián yún gē jìn cǎo xiān xiān。
kōng táng bìng qiè jiē qián yuè,yàn zǐ chēn chuí yī zhú lián。
注释
- 十九兄:杜牧族兄,名不详,时任某郡太守。
- 十二层楼:夸张说法,指郡楼高耸(《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连云歌:响彻云霄的歌声(《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嗔垂帘:燕子因竹帘垂落而恼怒(《诗经·邶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拟人写法。
译文
十二层的高楼,画檐飞展,
歌声直上云霄,楼下春草纤柔。
我独卧空堂抱病,怯看阶前月色,
连燕子都嗔怪——为何垂下这一道竹帘!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杜牧38岁,任监察御史时。时诗人因病未赴族兄郡楼宴席,借“燕嗔垂帘”之景,抒孤寂之怀。“连云歌”与“空堂月”的对比,既显热闹中的冷落,亦含对仕宦虚名的疏离,较白居易“独坐黄昏谁是伴”更见孤愤。
赏析
- 空间对照
(1)“高楼连云”与“空堂病榻”:极写欢宴之盛与己身之寂,近杜甫“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2)“纤纤草”与“阶前月”:柔美春景反衬病体畏寒,如李商隐“阶下青苔与红树”。 - 拟人妙笔
“燕子嗔帘”:
以燕怒写己孤,较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更富机趣。
“垂帘”既是因病避光,亦喻自我封闭,刺官场浮华。 - 声色交织
“连云歌”与“嗔燕声”:远处乐声喧嚣,近处燕语嗔怪。以声写静,如王籍“蝉噪林逾静”。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显受此诗孤寂情境影响。 - 后世定位
《唐诗快》评:“二十八字中有《诗经·小雅·蓼莪》‘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之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