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送左师

杜牧

江南为客正悲秋,更送吾师古渡头。
惆怅不同尘土别,水云踪迹去悠悠。

拼音

jiāng nán wéi kè zhèng bēi qiū,gèng sòng wú shī gǔ dù tóu。
chóu chàng bù tóng chén tǔ bié,shuǐ yún zōng jī qù yōu yōu。

注释

  1. ​​左师​​:或指僧人左偃(《宋高僧传》“左偃,吴越僧,工诗”),杜牧在江南结识的方外之友。
  2. ​​古渡头​​:指宣州宛溪古渡(李白《宛溪馆》“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3. ​​尘土别​​:世俗离别(《后汉书·逸民传》“蝉蜕尘埃之中”),此处反用。
  4. ​​水云踪迹​​:隐士行迹(《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译文

本已因客居江南而秋怀萧瑟,
更要在古渡口送别吾师。
最惆怅的是不能如尘世俗人般洒泪作别——
唯见您如水云般的行踪,飘然远去,杳渺难寻!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37岁,任宣州团练判官时。时诗人送方外友人左偃,借“水云别”抒方外交谊之超脱。“尘土别”之反用,既显对世俗礼法的疏离,亦含对自身宦途羁绊的无奈,较王维“行到水穷处”更见孤清。

赏析

  1. 情景交融​​
    (1)“江南悲秋”与“古渡送别”:双重萧瑟叠加,近柳宗元“海天愁思正茫茫”。
    (2)“水云悠悠”以自然永恒衬人世短暂,如刘长卿“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2. ​​方外之思​​
    “不同尘土别”:拒绝世俗离别之礼。彰显佛门“无住无念”境界,近皎然“禅心竟不起”。
  3. ​​结句空灵​​
    “踪迹悠悠”:实写友人远去。虚指佛法无边,较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更富禅意。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显受此诗方外情怀影响。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楚辞·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之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