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杜牧

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
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拼音

wǎn xī chuí liǔ zuì cháng zhī,céng bèi chūn fēng jìn rì chuī。
bù kān pān zhé yóu kān kàn,mò shàng shào nián lái zì chí。

注释

  1. 宛溪​​:宣州水名(《元和郡县志》“宛溪在宣城县东”),杜牧曾任宣州团练判官。
  2. ​​攀折​​:古有折柳赠别之俗(《三辅黄图》“霸桥折柳送别”)。
  3. ​​陌上少年​​: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指迟来的有情人。

译文

宛溪畔的垂柳,数那长枝最为袅娜,
曾终日被春风吹拂。
虽已不堪攀折,却仍值得一看,
只叹那陌上少年——来得太迟了啊!

背景

本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杜牧36岁,任宣州团练判官时。诗人借“长柳迟折”之景,抒人生机遇之慨。“少年来自迟”既叹情缘错失,亦刺自身仕途蹉跎,较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更显怅惘。

赏析

  1. 柳枝隐喻​​
    (1)“长枝尽日吹”:喻才士久经磨砺,近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2)“不堪犹堪”:写柳老仍美,暗含“美人迟暮”之悲,如杜甫“天寒翠袖薄”。
  2. ​​时空错位​​
    “曾被春风”与“少年来自迟”:昔日的风华与当下的遗憾交织。
    较白居易“来如春梦几多时”,更显命运捉弄。
  3. ​​结句双关​​
    “少年迟”:表面嗔怪情郎来晚。深层刺朝廷用人不察,如孟浩然“不才明主弃”。

评价

  1. 当世评点​​
    温庭筠《杨柳枝》“系得王孙归意切”,显受此诗柳意象启发。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楚辞·九歌》‘时不可兮骤得’之思。”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