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终日满窗前,水态云容思浩然。
争得便归湘浦去,却持竿上钓鱼船。
拼音
chén āi zhōng rì mǎn chuāng qián,shuǐ tài yún róng sī hào rán。
zhēng dé biàn guī xiāng pǔ qù,què chí gān shàng diào yú chuán。
注释
- 浩然:广阔无垠之貌(《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此处指归隐之志。
- 湘浦:湘水之滨(《楚辞·九歌》“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代指隐逸之地。
- 钓鱼船:用严子陵钓台典(《后汉书·逸民传》“披羊裘钓泽中”),喻弃官归隐。
译文
窗前终日积满尘埃,
望着水光云影,不禁心向远方。
如何才能即刻归隐湘江畔——
持一竿渔竿,独上钓鱼船!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42岁,任黄州刺史时。时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见“窗前尘埃”而思“水云之态”,欲效法严光归隐。“钓鱼船”之想,既抒宦途厌倦,亦刺官场污浊,较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更显决绝。
赏析
- 尘水对比
(1)“尘埃满窗”与“水态云容”:污浊现实与纯净理想的尖锐对立,近陶渊明“久在樊笼里”。
(2)“思浩然”三字,将自然景象升华为精神追求,如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 - 动作张力
“争得”与“却持”:迫切之问与虚拟动作构成心理冲突。较王维“行到水穷处”更见挣扎。 - 结句象征
“钓鱼船”:表面写渔隐生活。深层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如屈原“宁赴湘流”。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显受此诗归隐主题影响。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之魂。”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