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拼音

yuè bái yān qīng shuǐ àn liú,gū yuán xián hèn jiào zhōng qiū。
sān shēng yù duàn yí cháng duàn,ráo shì shào nián jīn bái tóu。

注释

  1. 孤猿衔恨​​:化用《水经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中秋​​:既指八月十五,亦喻人生中年(《楚辞·九辩》“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
  3. ​​饶是​​:即便是(《敦煌变文》“饶你金刚也皱眉”)。

译文

月色惨白,烟霭青灰,江水在暗中奔流,
孤猿怀恨,对着中秋之夜哀嚎。
三声悲鸣几乎要撕裂肝肠——
即便是少年听到,如今也会愁白了头!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杜牧49岁,任湖州刺史时。诗人借三峡猿啼典故,抒中年蹉跎之悲。“少年白头”之叹,既写猿声凄厉,亦刺党争倾轧致英才早衰,较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更见沉痛。

赏析

  1. ​​视听通感​​
    (1)“月白烟青”与“水暗流”:冷色调画面铺垫悲情,近李贺“幽兰露,如啼眼”。
    (2)“三声肠断”:将听觉转化为生理痛感,如孟郊“商气洗声瘦”。
  2. ​​时空压缩​​
    “中秋”双关:实指秋夜,虚指人生中年。
    “少年白头”将漫长衰老凝于一瞬,较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更残酷。
  3. ​​结句惊心​​
    “饶是”二字:假设让步中见必然。
    暗刺时代悲剧吞噬青春,近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评价

  1. ​​当世评点​​
    温庭筠《过分水岭》“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显受此诗猿声意象启发。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楚辞·九章》‘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之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