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上人自庐峰回

杜牧

行脚寻常到寺稀,一枝藜杖一禅衣。
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庐峰过夏归。

拼音

xíng jiǎo xún cháng dào sì xī,yī zhī lí zhàng yī chán yī。
kāi mén mǎn yuàn kōng qiū sè,xīn xiàng lú fēng guò xià guī。

注释

  1. 大梦上人​​:僧人名号,生平不详,或为杜牧方外友人。
  2. ​​行脚​​:僧人云游(《景德传灯录》“行脚者,谓游行十方,参访知识”)。
  3. ​​藜杖​​:藜茎手杖(《晋书·山涛传》“赐藜杖一枚”),象征清贫修行。
  4. ​​庐峰​​:庐山(《水经注》“庐山,匡俗所居”),佛教胜地。

译文

你云游四方,平日少归寺院,
一柄藜杖、一袭禅衣便是全部行装。
今日推门,满院空寂秋色扑面——
原来你刚从庐山,度过整个夏天归来!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杜牧43岁,任池州刺史时。时武宗灭佛,僧人四散。诗人赠诗大梦上人,借“空院秋色”写佛门萧索。“庐峰过夏”既赞僧人参禅之诚,亦暗讽灭佛政策的荒诞,较贾岛“鸟宿池边树”更见时局之悲。

赏析

  1. 僧相勾勒​​
    (1)“藜杖禅衣”:以简笔写高僧风骨,近皎然“持钵王城气调孤”。
    (2)“行脚到寺稀”:显云游本色,如齐己“一瓶一钵垂垂老”。
  2. ​​时空对照​​
    “满院秋色”与“庐峰夏归”:归寺时的空寂与山中的修行形成张力。
    “空”字既写实景,亦喻佛法遭劫,近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
  3. ​​结句双关​​
    “过夏归”:佛家“结夏安居”制度(僧人雨季不出)。
    暗刺武宗灭佛致僧人漂泊,如杜牧“僧闲各掩关”。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商隐《奉佛》“空庭苔藓饶霜露”,显受此诗空寂意境影响。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维摩诘经》‘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之观。”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