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二首·其二

杜牧

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香。
多把芳菲泛春酒,直教愁色对愁肠。

拼音

fēng chuī liǔ dài yáo qíng lǜ,dié rào huā zhī liàn nuǎn xiāng。
duō bǎ fāng fēi fàn chūn jiǔ,zhí jiào chóu sè duì chóu cháng。

注释

  1. 柳带​​:柳条如丝带(温庭筠《杨柳枝》“柳丝长,春雨细”)。
  2. ​​芳菲泛春酒​​:将花香融入酒中(《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3. ​​愁色对愁肠​​:化用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谓以酒浇愁而愁更甚。

译文

晴风吹动碧绿的柳条摇曳,
彩蝶绕着花枝眷恋暖香。
我屡次将这春日的芳菲酿入酒中,
却偏偏让眼前的愁景——对着满怀愁绪的肝肠!

背景

本诗与前首同作于836年,杜牧34岁在洛阳时。诗人面对洛城春景,借“芳菲春酒”抒宦游孤寂。“愁色对愁肠”之语,既写个人苦闷,亦含对东都衰落的隐忧,较韦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更见沉郁。

赏析

  1. ​​乐景写哀​​
    (1)“柳绿蝶香”与“愁肠”:明媚春光反衬内心郁结,近杜甫“感时花溅泪”。
    (2)“芳菲春酒”:以美酒花香强化愁绪,如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2. ​​矛盾修辞​​
    “多把”与“直教”:愈是沉醉春色,愈是愁绪难解。较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更显徒劳的挣扎。
  3. ​​结句递进​​
    “愁色对愁肠”:外景与内心双重愁苦交织。暗刺政治理想幻灭,近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商隐《即日》“一岁林花即日休”,显受此诗春愁写法影响。
  2. ​​后世定位​​
    《唐诗快》评:“较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更见愁肠百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