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直须判酩酊,逢花莫惜暂淹留。
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
拼音
bǎ jiǔ zhí xū pàn mǐng dǐng,féng huā mò xī zàn yān liú。
jiǎ rú sān wàn liù qiān rì,bàn shì bēi āi bàn shì chóu。
注释
- 判酩酊:甘愿大醉(《晋书·山简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 三万六千日:百年之数(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喻指一生。
- 淹留:久留(《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译文
举起酒杯便该痛饮至酩酊大醉,
遇见鲜花切莫吝惜片刻停留。
倘若人生真有百年光阴——
其中半数岁月,尽是悲苦与哀愁!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杜牧43岁,任池州刺史时。时武宗灭佛,朝政昏暗。诗人借“酩酊看花”抒人生幻灭之感。“半悲半愁”之语,既写中年困顿,亦刺时代压抑,较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更显绝望。
赏析
- 及时行乐
(1)“判酩酊”以决绝语写放纵,近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而“直须”更显急迫。
(2)“莫惜淹留”暗含“花开堪折直须折”之意,较杜秋娘诗更见颓唐。 - 数字惊心
“三万六千日”:化用李白诗句而反向立意,变豪迈为悲凉。
“半悲半愁”的量化表述,如李商隐“一寸相思一寸灰”。 - 结句刺世
“悲哀愁”:双重近义词叠加,强化生命虚无。
暗讽武宗朝人人自危,近白居易“面上灭除忧喜色”。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商隐《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显受此诗醉花意象影响。 -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之叹。”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