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偶发狂言惊满坐,三重粉面一时回。
拼音
huá táng jīn rì qǐ yán kāi,shuí huàn fēn sī yù shǐ lái。
ǒu fā kuáng yán jīng mǎn zuò,sān chóng fěn miàn yī shí huí。
注释
- 兵部尚书:唐代六部尚书之一,主管军事(《新唐书·百官志》“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此处指李德裕,时任兵部尚书。
- 分司御史:指杜牧自己,时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旧唐书·职官志》“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
- 三重粉面:指席间众多歌妓(《开元天宝遗事》“明皇每宴,使诸妓各执异色花,谓之肉台盘”)。
译文
今日华美的大厅里,盛宴正在举行,
是谁把我这监察御史唤来赴宴?
我偶然脱口而出的狂言震惊四座,
连席间的歌妓们都一齐回头惊望
背景
本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杜牧34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时李德裕任兵部尚书,设宴招待宾客。杜牧作为下级官员受邀,席间因直言惊动四座。诗中“狂言”或暗指对当时朝政的批评,展现了杜牧刚直不阿的性格。
赏析
- 场景描写
(1)“华堂绮筵”四字勾勒出宴会的奢华场面,反映唐代高官的奢侈生活。
(2)“谁唤”二字以反问语气,暗示自己作为监察官员本不该参与此类宴会。 - 人物刻画
(1)“偶发狂言”生动展现杜牧直言敢谏的性格特点。
(2)“惊满坐”三字,通过众人反应侧面烘托杜牧言论的震撼力。 - 艺术特色
(1)末句“三重粉面一时回”的细节描写,以歌妓们的惊诧反应,烘托出杜牧言论的震撼效果。
(2)全诗短短四句,却完整呈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景,体现了杜牧高超的叙事能力。
评价
- 当世影响
此诗生动记录了唐代官场宴饮场景,反映了监察官员的尴尬处境。 - 后世评价
《唐诗纪事》称此诗“言简意赅,情景如见”,展现了杜牧作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高超表现力。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