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宣州崔群相公

杜牧

衰散相逢洛水边,却思同在紫薇天。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拼音

shuāi sǎn xiāng féng luò shuǐ biān,què sī tóng zài zǐ wēi tiān。
jìn jiāng zhōu jí bǎn qiáo qù,zǎo wǎn guī lái gèng jì chuān。

注释

  1. 崔群​​:唐宪宗时宰相(《旧唐书·崔群传》”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此时已致仕居宣州。
  2. ​​紫薇天​​:指中书省(《唐六典》”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杜牧与崔群曾同在中书省任职。
  3. ​​济川​​:喻宰相之职(《尚书·说命》”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译文

你我白发相逢在洛水之滨,
不禁追忆同在紫薇省的岁月。
且将舟船停泊板桥暂别,
待到他日归来,再效”济川”之志同舟共济!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杜牧36岁,任宣州团练判官时。时崔群致仕居宣州,诗人以”济川”典故,既表达对前辈的敬意,亦自抒政治抱负。”板桥”暂别的意象,暗含对重振朝纲的期待,较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更显积极。

赏析

  1. 今昔对照​​
    (1)”衰散相逢”与”紫薇同天”形成强烈反差,近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2)”济川”之喻双关,既指物理渡河,又喻政治理想,如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2. ​​用典艺术​​
    (1)”紫薇天”暗含对中书省岁月的怀念,较白居易”紫薇花对紫薇郎”更富政治意味。
    (2)”舟楫济川”化用《尚书》典故,彰显士人担当,近范仲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结构张力​​
    (1)前两句写聚散无常,后两句转积极期许。
    (2)”早晚归来”的未定之语,留下诗意空白,如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评价

  1. ​​当世评点​​
    白居易《赠杨秘书巨源》”早年同遇陶钧主”,显受此诗唱和传统影响。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之思。”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