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诗

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拼音

zì shì xún chūn qù jiào chí,bù xū chóu chàng yuàn fāng shí。
kuáng fēng luò jìn shēn hóng sè,lǜ yè chéng yīn zǐ mǎn zhī。

注释

  1. 校迟​​:较晚(《说文解字》”校,木囚也”,引申为比较)。
  2. ​​芳时​​:花开时节(《楚辞·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3. ​​子满枝​​:果实结满枝头(《毛诗正义》”其实之食,可以养老”)。

译文

本是自己寻春来得太迟,
不必惆怅埋怨花期已过。
狂风早已吹落满地残红,
如今只见绿叶成荫,
枝头挂满累累果实!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杜牧50岁,任中书舍人时。诗人借”寻春迟暮”之叹,抒写人生际遇的感悟。”子满枝”的意象,既含对青春逝去的怅惘,亦寓成熟期的欣慰,较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更显达观。

赏析

  1. 哲理升华​​
    (1)”寻春迟”到”子满枝”展现生命阶段转换,近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
    (2)”不须惆怅”的自我宽慰,体现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如陶渊明”纵浪大化中”。
  2. ​​意象对比​​
    (1)”深红色”的绚烂与”绿叶阴”的沉静形成视觉反差。
    (2)”狂风”的破坏力与”子满枝”的生命力构成辩证统一。
  3. ​​炼字精妙​​
    (1)”校迟”的”校”字,以考校之意强化主观责任。
    (2)”尽”字写花事荼蘼,”满”字状硕果累累,张力十足。

评价

  1. ​​当世评点​​
    温庭筠《惜春词》”蜂争粉蕊蝶分香”,显受此诗暮春意象影响。
  2. ​​后世定位​​
    《唐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周易·系辞》’穷则变,变则通’之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