嵓□□□万木中,□□特地一枝红。
拟攀丛棘□寥寂,□□□香感细风。
拼音
yán □□□ wàn mù zhōng,□□ tè dì yī zhī hóng。
nǐ pān cóng jí □ liáo jì,□□□ xiāng gǎn xì fēng。
注释
- 嵓:同”岩”(《说文解字》”嵓,山岩也”),指山崖。
- 特地:格外(《敦煌变文》”特地容颜顿憔悴”)。
- 丛棘:荆棘丛(《周易·坎卦》”系用徽纆,寘于丛棘”),喻困境。
译文
在群山万木的深处,
忽然惊现一枝独秀的红花。
本想攀折却困于荆棘寂寥,
唯有那缕幽香——随风轻轻飘入心怀。
背景
本诗残篇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杜牧49岁,任湖州刺史时。虽文字残缺,然”一枝红”的意象仍可辨为诗人对孤高品格的礼赞。”丛棘寥寂”之叹,既写采撷之难,亦含对自身政治处境的隐喻,较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更显遗世独立之姿。
赏析
- 残缺之美
(1)现存十字中,”万木”与”一枝”形成体量反差,近杜甫”万古云霄一羽毛”。
(2)”红”色在灰暗背景中的视觉冲击,如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 - 象征体系
(1)”丛棘”既是实景又喻宦途险恶,类《楚辞》”荆棘聚兮丛野”。
(2)”细风传香”写不可折而可感的精神共鸣,较王维”人闲桂花落”更富禅意。 - 情感张力
(1)”拟攀”的欲望与”寥寂”的现实构成矛盾。
(2)结句虽缺三字,然”感”字已点明物我交融之境。
评价
- 文本价值
作为杜牧现存唯一残诗,见证唐诗传播中的文本流变。 - 后世补遗
《全唐诗》注:”此诗宋刻本缺九字,明人妄补者皆不取。”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