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拼音

mǎng mǎng wàn chóng shān,gū chéng shān gǔ jiān。
wú fēng yún chū sài,bù yè yuè lín guān。
shǔ guó guī hé wǎn,lóu lán zhǎn wèi huán。
yān chén yī cháng wàng,shuāi sà zhèng cuī yán。

注释

  1. 秦州:今甘肃天水
  2. 属国:指苏武,曾任典属国
  3.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处代指外敌
  4. 衰飒:衰败萧条

译文

苍茫无际的万重山岭间,一座孤城深锁在幽幽山谷。
没有风,云却自行飘向塞外,天未黑,明月已高悬边关。
像苏武这样的忠臣为何迟迟未归?征讨楼兰的将士们至今未还。
极目远望,但见烽烟弥漫,这萧瑟景象令人愁容满面。

背景

此诗为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通过对边塞险要地势和战乱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将士的关切。

赏析

  1. 边塞意象的雄浑构建
    “万重山”与”孤城”的体量对比,凸显边城险要。这种空间构图,较之单纯写景更显气势,与王维”大漠孤烟直”的边塞描写异曲同工。
  2. 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
    “无风云出塞”打破常规认知,”不夜月临关”强化边地特殊性。这种反常描写,较之普通写景更富张力,与李白”明月出天山”的边塞意象相通。
  3. 历史典故的深沉运用
    “属国”借苏武喻忠臣,”楼兰”用傅介子典表达靖边之志。这种用典方式,较之直述更显厚重,与陆游”楼船夜雪”的爱国情怀一脉相承。
  4. 情感表达的层次递进
    从”长望”的凝视到”摧颜”的悲怆,情感逐步深化。这种表现手法,较之一泄无余更富艺术性,与陈子昂”独怆然而涕下”的抒情方式相似。
  5. 语言风格的沉郁顿挫
    “莽莽”、”衰飒”的叠词运用,”何晚”、”未还”的反问语气,形成独特的杜诗风格。这种语言特质,既保留了汉魏风骨,又开创了唐诗新境。

评价

  1. 元好问评:”‘不夜月临关’五字,写尽边塞奇观”(《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十九首》悲凉之致而更见筋骨”(《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正摧颜’,老杜忧国本色”(《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