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拼音

tǎn fù jiāng tíng nuǎn,cháng yín yě wàng shí。
shuǐ liú xīn bù jìng,yún zài yì jù chí。
jì jì chūn jiāng wǎn,xīn xīn wù zì sī。
jiāng dōng yóu kǔ zhàn,huí shǒu yī pín méi。

注释

  1. 坦腹:敞开衣襟
  2. 心不竞:心境平和,不争不竞
  3. 物自私:万物各得其所
  4. 江东:指江南地区
  5. 颦眉:皱眉

译文

披衣坦腹闲坐暖意融融的江亭,放声吟诗极目远眺四野风光。
看江水奔流而内心平静无争,望浮云游移竟与我的思绪同样舒缓。
在这寂静中春天即将悄然离去,万物欣欣向荣各得其所自在生长。
遥想江东大地仍在经历苦战,回望时不禁深深皱起眉头。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闲居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江亭闲适生活的描写,反衬出诗人对江南战事的忧虑。

赏析

  1. 闲适与忧虑的强烈对比
    “坦腹”的闲适与”苦战”的忧虑形成反差。这种对比手法,较之单一情感描写更富张力,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异曲同工。
  2. 自然意象的巧妙运用
    “水流”、”云在”的景物与”心”、”意”的主观感受交融。这种移情手法,较之单纯写景更显深度,与王维”行到水穷处”的意境创造相通。
  3. 时间意识的敏锐捕捉
    “春将晚”的时节感与”物自私”的生命感相互映衬。这种时间描写,较之泛泛而言更显真切,与《春望》”感时花溅泪”的时间敏感相似。
  4. 忧国情怀的自然流露
    “犹苦战”的直述与”一颦眉”的细节,体现深沉忧思。这种情感表达,较之直抒胸臆更显含蓄,与《登楼》”万方多难”的忧愤形成对比。
  5. 语言风格的简淡深沉
    “心不竞”、”意俱迟”的简练,”欣欣”、”寂寂”的叠词,形成独特风格。这种语言特质,既继承了陶渊明的平淡,又保持了杜诗的沉郁。

评价

  1. 元好问评:”‘水流云在’一联,写尽闲适真趣”(《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陶渊明《饮酒》之趣而更见忧思”(《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一颦眉’,忧国之情见于言外”(《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